2014年4月23日,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东山村几户村民自发成立了合作社,借助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在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技术支持下,爱辉区政府的关怀下,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开始了公司化运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17年种7500亩地,主要作物大豆、玉米、小麦、杂粮等,同时销售本地特产和委托种植等服务。


东山体验

2017春播季

俗话说一年一季在于春,今年丰收与否春播关系很大,在经历去年罕见的干旱后,咱们还要继续撸起袖子使劲干,好在目前为止老天爷很给面子,要雨得雨,要晴就晴,是个好兆头。
7
Aug

2017春播希望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7500多亩地,分布在120个地块.给播种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必须赶时间,否则晚播的可能在秋霜来之前没有成熟,太早又容易出苗后被早霜打死。

18
Aug

实拍黑龙江最偏僻的小山村

这是2014年9月份我回家拍的一组照片,发到网易、新浪和越野e的论坛,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关注,现在翻出来给家看看。上面的连接是到网站体验的.


特色民俗

独特的山水养育了独特的人,关内迁徙过来的人,在这边黑土地打拼,除了具有来家特质之外,逐渐有了新的品性,细心的你会慢慢发现这种微妙的变化是和自然环境有关的。

黑龙江人大部分为安徽山东移民的后代,山东人带来了齐鲁文化,包括鲁菜,主食以面为主。又有土著的满洲饮食文化和部分俄罗斯饮食文化。三种饮食文化交汇、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由于东北的气候、食材的特点,也使得这里的饮食习惯和各自祖籍比起来,还是有很大不同。

夏天各家都有自己的菜园子,当初试种了很多关内带来的蔬菜,只要提前在屋子里育苗,大部分蔬菜都是可以长成,但是漫长的冬季,即使最好的地窖也难以保存蔬菜足以过冬,所以菜园子的蔬菜很多都会被腌制起来,能够保持新鲜的也就只有白菜、萝卜、土豆等,耐储存的菜。肉类是不缺的,随便养两头猪,冬天一杀,再加上山上的山野菜,足以过冬,所以酸菜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就成了东北的特色了!

东北人在住房上还是有别于其他地区,不管什么朝向,都会三个层次,一为院子、二为房子、三为菜园子,一般都有2-3亩的面积,属于宅基地。因为天气寒冷取暖难,故没有建楼房的,房子一般盖的较宽,东西两户中间隔开,各户又前后隔开,房子两边会建有耳房,一般在耳房前面开门,进去后,在房山墙中间开门,进入厨房,厨房开两门分别进入前屋和后屋。厨房除了做饭,冬天还担负取暖的作用,炉子一烧火墙和土炕就会热,而且烟不会进入睡觉的房间,外面的冷气也不至于一下子进入厨房。

房子前面是大院子,一般用来停车、晾晒粮食,再往前是菜园子,一般菜园子有2-3分地,种菜足够夏天吃,

早年出行基本靠马车,东北人毕竟大部分是关内人迁徙过去的,不习惯骑马,相对于马车来说,坐车还是比骑马舒服的多,而且还能拉更多东西,现在基本已经很少有人养马了。

村民下地干活主要是靠四轮,去县城主要是做客车,一天一班,眼下一些年轻人买了小轿车,村里有人需要会给一些钱,连人带车一起租,比起以前去趟县城要做四轮慢慢晃要舒服多了。

作物主要是黄豆、玉米、土豆、小麦,早些年曾经种亚麻,甜菜,如今因为工序不好存储已经没人种植,这两年玉米可以用机器联合收割,产量又高,很多农户都改种玉米,传统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减少了,农民的收入主要就靠黄豆和玉米,耕种方式和规模都可以说很现代化了。

村民自留地做的菜园子,一般菜园子也会有2-3亩地,从不使用农药化肥,主要种植一些常见蔬菜,如豆角、茄子、辣椒、韭菜、大葱等等,留着自己吃。农民家家还保留养猪的传统,到年关一杀,就不需要再外面买肉了,如果馋牛羊肉,养殖户也会杀,然后村里人分,足够自给自足了!而且完全有机。


物产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