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贞妤(台湾盖亚行者工作室创办人)
自从工业革命与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台湾以代工制造业为主流,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润。但几十年过去,我们发觉经济奇迹的背后,是沉重的社会与环境成本,青年人口集中移往大都市寻求工作机会,而致社区村落的互助与文化传承渐渐消逝。而台湾加工制造业在“输入污染、输出血汗”竞争模式下,牺牲的是美丽宝岛的山、海、田,重金属污染环境,最后也污染了我们的孩子。
我长期关注生态保育,希望发掘人与环境更合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一种可以兼顾对永续环境的低碳、给孩子健康的食安保证、在地社区邻里的紧密连结与文化传承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前往朴门永续生活设计的发源地──澳洲,成了我再自然不过的决定。
澳洲农夫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常要面对极端干燥或潮湿的气候环境,为了因应这样的极端气候与现代工业化肥农药对土壤的危害,澳洲两位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发展了一套与自然共存的办法──朴门永续生活设计(permaculture)。Permaculture 字面上是两个字永续(Permanent)和农业(Agriculture)的结合,也有永续文化(Permanent Culture)的含意。
朴门永续生活设计舍弃使用现代农业的化肥农药,转而使用有机肥料,如用厨余堆肥或蚯蚓肥、用人力或动物代替机器、耕地上保留多元栖地、种植天然抗虫花草代替化学农药以防治病虫害等。这样的利用概念所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便创造了一个农业、生态、经济、防灾四赢的局面。这些成就使得澳洲在2012年被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评定是世界防灾示范国,其教育、医疗、农业、还有因极端气候灾害导致能源或粮食短缺的应变能力都被联合国誉为全球典范。
朴门的核心精神为照顾土地、照顾人类 、分享多余。而朴门的老师便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在自然界里,没有所谓的浪费,所有元素都是息息相关,不断循环利用,依据这样的精神,便发展出了朴门的设计原则:
而朴门创始者Bill Mollison的《朴门设计者手册》将大自然里的元素,分成几个大项目当作朴门的重要主题,包括:
我在澳洲阳光海岸朴门永续生活设计研究学院(Perma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Sunshine Coast, Australia)参与的朴门永续生活设计认证课程(Permaculture Design Certificate Course, PDC)就是学习以上述几项自然元素实际落实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各方面。
在朴门里有个分区(Zones)概念,就是以聪明的地景规划设计,有效减低人们生活其中的能量损耗,却能一样有效获得最大产出。一个理想的地景分区以住宅为中心,依据人们每天需要用到的自然资源如:植物种植密度,或需花费时间维护的访问次数与关照程度递减,可细分为5区:
农场规划设计图
住宅
食物花园,有超过30种的植物在这个花园里
育苗温室
果树与食物花园相邻。
鸡舍。
牛舍。
羊舍。
鱼塘。
授课老师Tom Kendall拥有一片85公顷的有机农场,其中他只用了25公顷做为生活起居、环境教育的场域。剩下7成的土地,他保留给区5:大自然与野生动物,只做观察学习用途。
Tom小小的农场就如同一个完整循环的生态系,其中维系这循环功能的最大推手,就是人。朴门人就象是能量移动者,靠着回收与堆肥这两样利器,将农场上的能量循环利用
Copyright (c) 2013.dongshancun黑ICP备190063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