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气候寒冷,在很多人眼里黑龙江是一个严酷缺水的地方,实则不然,这里的水资源十分丰富,黑龙江其长、其广远远远超出想象,她长达4370公里,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列第三;年流量3465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列第二;流域达184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比长江还要大,黄河的流域面积比她小的多。这是一条目前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河流,整个河流没有大型工厂,是名符其实的绿色河流,无论是支流还是主干,左右两岸除了森林还是森林,只有部分河段可以看到田野,中国没有哪条河流的森林能和其相比,这是一条人类干预少,还残留一些野性的河流。 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绥芬河等这些著名的河流只是它的之流,除此之外,还有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等湖泊,再加上广袤的“三江湿地”和“嫰江湿地”构成了密密麻麻的湿地水网,成就了极其丰富的水产。 黑龙江的鱼让人印象深刻,一年中有半年是冰封的,但是并不影响鱼的生长,由于高寒,水质好,冬天鱼儿进食少,造就了鱼肉特有的鲜嫩。这些水域不但盛产名贵的“三花”(鳊花、吉花、鳌花)“五罗”(哲罗、法罗、铜罗、葫罗、雅罗),还有“十八子”。在这些鱼类当中,有很多都是黑龙江的特产鱼,别说在南方的江河里见不到它们的身影,即使北方的江河湖泊中也难觅其踪迹,比如说鳇鱼(达氏鲟)、七粒浮子(史氏鲟)、怀头鱼(六须鲇)、大马哈鱼、铜罗、哲罗、乌苏里白鲑、江鳕、七星鳗等,都是黑龙江水系特产鱼类。 ![]() ![]()
著名的大马哈鱼就是黑龙江的特产,每年的大马哈鱼渔汛来临时,满江都是鱼,渔民夸张的说:“踩着鱼背可以过江”,大马哈鱼又叫鲑鱼,素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著称于世,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鱼类。中国黑龙江畔盛产大马哈鱼,是“大马哈鱼之乡”。它们在海里生活4年之后,到每年八九月间性成熟时,成群结队地从外海游向近海,进入江河,涉途几千里,溯河而上,回到出生地——黑龙江。入江后停止摄食,有些大麻哈鱼进入乌苏里江、呼玛尔河和松花江等黑龙江的清冷支流,以寻找最理想的产卵场所。做好产卵准备的大麻哈鱼体色会发生改变,颜色鲜艳。产卵前,雌鱼用腹部和尾鳍清除河底淤泥和杂草,拨动细沙砾石,建筑一个卵圆形的产卵床。然后,雌雄鱼双双婚配产卵 变色的大麻哈鱼正在产卵。产卵后,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竭的亲鱼,还要守护在卵床边,直到死亡。100多天后,小鱼才从卵中孵出,来年春天,它们顺流而下,又游向大海,然而它们不会忘却故乡,一旦性成熟,又会历经千难万险,游回家乡。
黑龙江还有一种珍贵的鱼,叫鳇鱼,曾经有人捕获千斤的鳇鱼,现在几十斤的都很难抓到了。鲟鱼类为古老鱼类,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是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世界现存约28种,我国有8种,其中具有经济意义和现实捕捞价值的仅为黑龙江的施氏鲟和达氏鳇,由于其原始古朴的外形2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故有水中“活化石”之称。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全世界野生鲟鱼认定为濒危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98年,鲟鱼肉在国际上售价为60美元/公斤、鱼籽300美元/公斤、鱼籽酱高达700美元/公斤,鲟鱼皮是制作高档皮革制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靡性、柔韧性可与鳄鱼皮媲美。目前黑龙江已经有人工养殖的鲟鳇鱼了,龙江人不但保护了这个物种,还提供了珍贵的食材。
![]()
黑龙江水资源丰富,冲刷而成的三江平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黑龙江省粮食“商品量全国最多,调出量全国最高,增产的贡献全国最大,商品率全国最高,增产潜力全国最大”。其中黄豆、玉米、大米在全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常大米,是中华五千年米文化的一朵奇葩,是造化神功水土精华的一个奇迹!论历史,她远不及绵延五千年的江浙米悠久;论产量,她更不及亩产以吨计的杂交稻显赫;但自五常于清乾隆年间开始有栽培水稻的历史记载以来,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五常大米名声鹊起,誉满天下,一直是皇室独享的御贡米。改革开放后来更是屡获殊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名牌”、“美国食品营养协会认证产品”、“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等桂冠独享华夏。“五常米,帝王粮”的民谚在白山黑水间广为传唱。对饮食挑剔到极致的慈禧太后更是多次提起“非此米不能尽食”,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的驯化东北应记首功,世界其他国家的大豆大多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从我国传入,大豆的营养价值更是高的惊人,与等量的猪肉相比,蛋白质多1倍、钙多33倍、铁多26倍、而价格比猪肉便宜很多。大豆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需氦基酸比较多,仅蛋氨酸比较少。这与一般谷类食物正好相反。故大豆与粮食混吃可以互补,大大提高了大豆及粮食的营养价值。大豆含有多量脂肪.并且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以亚麻酸含量最丰富。 这对于预防动脉硬化有很大作用,大豆中还含有约1.5%的磷脂。磷脂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对维持人的神经、肝脏、骨骼及皮肤的健康均有重要作用。有人说他是中华民族的母牛,为中华民族提供最可靠、容易获得的蛋白质。这使得我们的民族在肉类少的古代也能获取最优质的蛋白质。大豆蛋白质是小麦的三倍,玉米的4倍,大豆还汉含有5种抗癌物质,其中异黄酮能预防、治疗乳腺癌,为大豆所特有。在美国,假如某种食品里面标称含有一定量的大豆成为,他便有资格贴上“健康食品”的标签。
黑龙江的大豆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7%—44%,总产量占全国的38%—46%,商品率达80%以上,因为这里的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直接影响全国大豆的供给,不过在更廉价的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压力下,生息守望在黑土地上的东北大豆,正徘徊在十字路口。让人欣喜的 是,中国东北的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以及成为一种品牌,或许这是中国大豆的新的出路。
![]() 在黑龙江的滋润下,以及严寒让很多人对此地望而却步,也成就了这里的森林资源,黑龙江省林区经营总面积1009.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有林地面积846万公顷,占全国国有林面积的11.7%;活立木总蓄积7.7亿立方米,占全国国有林区的31%;森林覆盖率83.9%。分布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山系的广袤森林,是东北亚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之一, 是东北大粮仓的天然生态屏障,是六大水系(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绥芬河)主要发源地和涵养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长期的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脱节,使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生态条件受到严重破坏,大小兴安岭森林过量采伐,蓄积大幅度减少,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大大减弱,给整个东北、华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近年来,人们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严禁砍伐活树,就连农民烧柴也必须砍死树,为此黑龙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生态明显好转,森林留给我们中国最奇幻的林海雪原,也成就了中国绝无仅有的寒带带有一丝野性的林区风景。
湿地(wetland)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黑龙江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湿地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成片的就有乌裕尔河沼泽湿地、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和松阿察河沼泽湿地,仅乌裕尔河流域的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就达21万公顷。
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後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好在人们也意识到湿地的重要性,黑龙江共拥有天然湿地434万公顷。至2005年2月,黑龙江省共建有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40处,总面积达到31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8处,省级32处,还拥有扎龙、兴凯湖、三江、洪河等4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扎龙的丹顶鹤最为有名。
而且这里的湿地于别处不同,由于永冻层的保护,这里的湿地草,形成一个个草垛子,每个草垛子直径在20-40cm之间,顶层是草,下面是水,草垛子很硬人站上去都不会塌陷,但是期间的水泡子,还是很深得,一旦陷下去马上就会沫到大腿,但是不用担心,绝对不会让整个人都陷下去,因为草垛子之间的距离都很近,可以作为自己的支撑,很多蓝莓就长在水不太多的草甸子里,绝对野生而无污染,而且非常多,这里的农民夏天太忙,根本无暇去摘这些蓝莓,所以前去游玩的朋友可以享受这大自然的馈赠。 很多名山大川只是险奇,而这里的山温柔富足,哺育了众多少数民族,而且很多少数民族,从这里出发征服过中原,起源于东北的少数民族,频频入主中原,统治中国,或者是统治半个中国。鲜卑从大兴安岭出发,最后进军洛阳,建立了北魏王朝。金起源于松辽平原,后来越过黄河,建都开封。蒙古崛起于呼伦贝尔,建立了元帝国。清从白山黑水兴起,进入山海关,统一全中国。 黑龙江绝非一个只有严寒的地方,除了生态的重要性之外,这里还有石油、煤炭、金矿等等资源,而且极其丰富,哈尔滨曾经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在国际上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还要高,东北的重工业曾经是亚洲顶级水平,比日本本土还要先进,但是时过境迁,今天的龙江重工业慢慢衰落,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因为工业过度发展,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环境生态,那还是让这些衰落吧,因为比起生态的作用,一切都微不足道,什么还比好的生存空间更重要呢。 |